戴叔伦这首诗纡曲婉转,感情诚挚,无理而妙
2025/5/4 来源:不详#优质作者榜#
“闲敲平仄两三首,静读诗书方寸心。宋韵唐风文海沐,高山流水遇知音。”依依欢迎您的到来!
戴叔伦,字幼公,一说字次公,金坛城西南窑村人,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出生于一个隐士家庭。一生为官清廉,“所到之邦,必刻金石”。
戴叔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也就是说,他要求诗中写景要有韵致,有余味。
其诗题材内容也十分丰富:有反映战乱中社会现实的,有揭露昏暗丑恶世道的,有同情民生疾苦的,有慨叹羁旅离愁的,也有描绘田园风光的……而在他的诸多诗篇中,最有价值、最富有社会意义的,还应该说是那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本期依依和各位亲,分享一首他的《湘南即事》。这是一首即事抒怀,思念京师长安之作。当时诗人身在湘南,但他内心却时刻想念着京师(希望能到那里做一番事业),
最后他通过埋怨东流水不能够理解他的心意,把自己很想报效国家但又报国无门的悲怨心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全诗如下: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尽日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唐.戴叔伦《湘南即事》
《湘南即事》,湘南:泛指湖南沅水、湘水流域。即事:就某事发兴之作。
学习格律诗写作的亲可以读下《格律诗写作入门基础知识大全》,会对你的写作水平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卢橘花开枫叶衰”
眼前正是卢橘花开、枫叶衰败的深秋季节;
卢橘:即金橘,夏日开花,白色。李时珍《本草纲目》:"此橘生时青卢色,黄熟时则如金,故有金橘、卢橘之名。卢,黑色也。"
首句借卢橘、枫叶点明节令由夏入秋了。花开叶落,季节变更,触发了诗人的愁思。
“出门何处望京师”
出得门来遥望远方,京师不知道在远处的哪个地方。
京师,此指长安。
"何处"二字,状引领极目长安的形态,表达了诗人心恋帝阙的廊庙之思,意尤婉切。
读这句诗,不由想起了。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两句诗:“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长安指沦陷了的汴京,词人明说望而不见,是由于许许多多的山遮住了的缘故。
这里的故问与辛词的明说虽不同,但所寄寓的欲归而不得的深沉感情则是完全一致的。
次句点明所怀,表达了诗人心恋帝阙的廊庙之思;
“沅湘尽日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沅水湘江日夜不停地流向东方,为什么就不能为我这个愁情满怀的人驻留片刻,听一听我内心的苦衷呢?
"少时"二字,写得极好:①时间强烈反差看,呼应开头的花开叶落;②流露出诗人叹惋韶华消逝,而此身羁留湘南,屈居幕僚,不得有所作为的焦灼感。
这两句借水生情。虽不合理,但却近情。诗人将沅湘之水人格化,借物抒情,见其思念之殷。可谓无理而妙!
小结:戴叔伦深受刘晏的信赖和器重,唐代宗大历(-年)初年,刘晏任度支盐铁转运租庸史,曾推荐戴叔伦主持湖南转运。
唐德宗建中元年(年),戴叔伦又入湖南观察使曹王李皋幕,住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如此先后在湖南多年。
当时他已近五十的知命之年,而身居幕僚,无所建树。有感于节物风光不相待,写下了这首诗。
通过卢橘开花、枫叶衰败这两个意象,点明时令正是深秋,秋天往往是诗人伤情悲怀的季节,诗中用一个“衰”字,将诗人面对肃杀秋景时的一怀愁绪袒露无遗。表达了诗人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得忧愁苦闷心情。
全诗纡曲婉转,感情诚挚,意尤深切。
各位亲,诗赏读完了,您有何感想呢?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动或留下您美丽的诗篇。
注:本文为飘雪依依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谢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