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金橘 > 金橘功效 > > 向宏恩静寂贾市

向宏恩静寂贾市

2023/5/3 来源:不详

向宏恩

站在恶霸高坡上,俯瞰贾市街,见两条银带飘柔于西头相融汇,环绕成一个硕大的蚌壳,静卧在雾岚浮动、青山环抱的小盆地之中。眼前徐徐舒展出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星罗棋布的白色小洋房,占据着街上的大部,一溜青瓦木屋沿贾市河南岸错落有致地铺陈,点缀着贾市街现代而拙朴、简约而繁杂、喧闹而静谧、年轻而古老的轮廓。

上中学时,偶尔一次路过贾市街上。行至知青场,见橘林片片,微风中轻轻揉动,青橘挂满枝丫,向行人恭敬地点头招呼。饥渴难耐中,不由伸手摘下一颗,剥皮后整体囫囵口中,顿觉一坨糖果漫漫化开,嘴角流着两道蜜汁。

贾市的小盆地几乎盛装了柑橘生长所需各种元素。温润柔和的小气候;富硒丰富且酸碱适中的砂性土壤;万古流淌的两条河流时有雾气在这里笼罩又在日照中蒸腾,把滋润汩汩地洒向沿岸的生灵;贾市人的智慧聪明将科技植入、勤劳细耕催生甜蜜。

贾市的柑橘真甜。

上大学时,结识了一位贾市女子。有会说话的大眼睛、三春暖的小嘴唇、优雅的举止、可人的容颜……总是那样春风入怀。

后来,去贾市的次数多了,这种感受更为强烈。

亲历了无数的动人场景。小街上哪家有红白喜事,洗菜、蒸饭、涮碗、抹桌,晃动其间的几乎全是自发前来的女人柔软身影。善意的打诨、得体的嬉闹、精巧的手艺,总能让主家在大事圆满后,脸上绽放出满意而感激的笑容。

一位做豆腐的大嫂,常在街上摆着豆腐摊。听她大声吆喝:“买豆腐哟,豆腐又白又嫩又大坨,任你用力摔过河,捡起仍是方坨坨。”那叫卖声,甜美而清脆,传递着大嫂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听来觉得夸张,磁石般吸引我走去摊边,见大嫂脸上洋溢着不仅是对手艺的自信,更是对生活的自信。

闲聊中得知,大嫂做豆腐已二十余年,靠自己的手艺和辛劳,做出了名气,全街上人都吃过她做的豆腐。每逢赶集日,她要多做几磨,乡下赶场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来她摊前买豆腐,好似稀有之物。

征得大嫂同意,我来到大嫂家。一栋三层漂亮小洋房,两边排着小厢房,庭院宽敞而整洁,几棵柑橘树枝繁叶茂,挂满金橘,微风中,向客人吐露着蜜意。

走进豆腐坊,大嫂已开始做豆腐。从泡豆子、磨豆浆……近十道工序,当 一滴浆水从箱内淌出时,一箱白嫩清香的豆腐阡陌均匀地躺在箱盖上。

制作豆腐的全过程,大嫂的动作娴熟而流畅,俨然一件艺术品在大嫂的手指间诞生。

听老人们说,原来街上有一高十五米、宽十米的“郑氏贞节牌坊”,受皇恩赏赐修建而成。

传说,明宣德年间,一个锦衣卫的总旗(正六品官)“巡察缉捕”至里耶,正逢里耶赶集,见一郑氏女子容貌姣好,举止可人,便生出邪念,欲硬纳其为妾。当得知女子为贾市(当时叫贾家寨)人氏时,骄狂霸道地训斥女子道:“明天即上门迎亲。”女子虽被吓得直哆嗦,但坚决不从,便迅速逃回贾市。第二天早晨,总旗骑马率着迎亲队伍来到贾市时,郑氏女子已躲进山中。总旗率他的部下穷追。见前是绝壁,后有追兵,郑氏女子毅然纵身跳入万丈深谷……

锦衣卫的骄横跋扈,激起了贾市人的众怒。一位秀才愤慨中写下状子,官司一直打到朝廷。明宣宗朱瞻基得知此事,龙颜大怒,处死了那位锦衣卫总旗及其帮凶,并亲赐“郑氏贞节牌坊”。

传说已无法考证,但街上的老人们都证实亲睹牌坊毁于文革纷乱中。郑氏烈女的故事便代代相传,不仅成为郑氏女人且成为街上蔡、周、高几大姓氏女人的偶像。

郑氏贞节牌坊,历经风雨数百年立于贾市小街上,静观世事沧桑,与贾市街上人诉说着、共享着永不停息的岁月悲欢。世世代代的贾市女人们瞻仰它、膜拜它并将其深邃内涵融入血液、植入骨髓,塑造着贾市女人以死蔑视权贵的铮铮傲骨。

贾市的女人真美。

“养女要嫁贾家寨/猪腰羊肚当小菜/万担桐油洞庭去/洒洒洋钱自然来。”这首山歌,耳熟能详。我每次去贾市,这熟悉的韵律总是环绕耳际。直接的理解是女儿嫁贾市男人,不愁吃穿,能过上好日子,因为贾市的男人有钱。实则是对贾市在明清时代极为繁华富庶的描述,对贾市男人极富智慧且勇毅果敢的赞美。遥想当年,贾市河的上、中、下三个码头,白帆点点,七十余艘小船在此集散,又从常德沿水路运回盐、布等洋货。

这一来一回,艄公、纤夫,还有那一根竹竿撑木排的排古佬,闯过急流险滩,越过暗礁深渊,迎凛冽寒风,顶似火骄阳,用汗水甚至生命,换来了洒洒光洋。

与其他地方的艄公、纤夫和排古佬不同,贾市的男人用血汗换来的银元,不是用在吃、喝、嫖、赌、寻欢作乐上,而是沿途省吃俭用,除去必需的开销,全带回来娶妻生子、养家糊口、开店经商。这种俭朴的基因代代相传,直到今天。

从贾市到常德由这条黄金水道紧紧相系,精明的贾市男人走一趟水路,便发现了商机。于是贾市的河岸就生出了如今尚保留较好的古街和沿街林立的商铺,甚而一些人远在常德亦开设了商号。贾市古街存留至今的高家文唐、蔡家大院、黄家老屋、进士府第等古建筑富丽古朴,历经数百年的风霜雨雪,印刻了贾市男人的精明勇敢,赓续着贾市男人的恭俭诚朴。

贾市祖先由明初开国将领常遇春的儿子从江西吉安府迁至这个比较闭塞的地方,但包容和开明,主动吸收先进文化。自光绪年间,郑氏兄弟同科考取进士,至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数百人考取了大中专院校,贾市的文脉如贾市河水,绵绵不绝。光绪皇帝赐予的“竹林双秀”金光闪闪的匾额,于今仍激励着贾市人对中华文明的极力弘扬,对中华文化的竭力传承。

我从来不敢忘记一位贾市街上的郑氏老人,他的人格魅力和我对他的敬仰,是从我与他二十余年交往的点点滴滴中,自然天成。

老人十八岁参加解放军,后又参加 入朝。在战火中经血与火的洗礼,勇敢且能识文断字,当上了班长。本可在军中大有可为,但他响应军委裁军的号召,转业回到贾市街上,被上级任命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在那个物质极为匮乏的年月,生活极为清苦,他从来不向集体伸手,更是事事带头,什么苦活、重活、累活都冲在前面。又善结邻里,心装他人,在大队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某一日,县委组织部来人考察,要调郑支书到县里工作。乡亲们急坏了,围着组织部的来人说,郑书记去县里工作,我们大队怎么办?说这话的乡亲们眼里明显有泪珠闪耀。组织部的人被这种突如其来的情景感动不已,只好对大家说,去、留还是由郑支书自己决定吧。

在那个时代,能到县里当干部是农村人的夙愿,用老百姓的话讲,是祖坟冒了青烟,天大的幸事。郑支书又何尝不想呢!他陷入了艰难的抉择中。面临乡亲们渴求的目光,郑支书心软了。

高考中断的十年里,青年被保送上大学,大队干部的子女不在少数。可是,郑支书的四个儿女,中学毕业后没一个享受他手中权力带来的利好,唯有小女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大中专院校,成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

郑老不抽烟,不喝酒,多素少荤,身上永远穿着那身旧军装……生活俭朴如淡淡的清水,直到走完他九十岁的人生旅途。

贾市的男人真好!

风雨稍歇,光溜的石板闪出一片薄光。

陈旧风火墙上的草叶全挂着亮晶晶的水珠,木屋上的低凹瓦沿也挂着珍珠般的光点。

古街静寂无声,只有淅淅沥沥的小雨,笼罩着古街,又隐隐走向岁月的深处。木屋、风火墙、石板街、发黑的墙石和墙缝里偶尔冒出的几朵小黄花,都归于一种宁静和沉思,仿佛睁开它们饱经风霜的眼睛,平静地凝视着这个世界,包括翘起的瓦角上那突然滚落而下的硕大水珠。

独步古街,看不见那些紧闭的老屋大门徐徐洞开,看不见熙熙攘攘的擦肩而过,也看不见那些陌生脸蛋的蓦然回首。

在细雨蒙蒙的古街漫游许久,满头湿淋淋。我的所有思绪和寻觅,似乎都沉陷和坠落在一颗颗清冷的水珠里。只是隐隐感知:那被桐油浸渍透的黑色墙石和街面石板上盛开的黑色菊花立着或躺着的静美。

(湘西网-团结报)

(向宏恩)

(孙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3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