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橘录是现存最早的柑橘文献,比葡

2022/5/19 来源:不详

北京白癜风治的好的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温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今后五年要“全面推进都市振兴、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作为浙南重镇,温州孕育了深厚的瓯越文化,其中包括丰富的典籍作品。从“永嘉四灵”的诗词典籍到永嘉医派的医学典籍,从温州南戏到闻名世界的著作如周达观《真腊风土记》等,都彰显了温州本土文化珍贵的基因。

  农业典籍作为温州文化的组成部分,需拓展国际传播阵地。以《大中华文库》为例,农业典籍英译本仅占科技典籍英译本总数的0.85%,其中,英译成果较多的为《氾胜之书》、《齐民要术》、《茶经》、《农政全书》和《授时通考》,为中学西传以及中西文化科技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作为全世界第一本柑橘类专著,温州的《橘录》(又名《永嘉橘录》),国内至今没有对其英译本的海外传播进行梳理和总结,多方研究有待深入。?

韩彦直《橘录》封面及内页

  

《橘录》价值获海外高度评价

   瓯越典籍传承城市文脉?

  《橘录》由南宋韩彦直所著。

  韩彦直,字子文,淳熙四年()到盛产柑橘的温州任知州时,理清温州地区柑橘家谱并整理柑橘种植技术,淳熙五年著写《橘录》,比年由葡萄牙人费雷利写的《柑橘》一书早了年。

  温州大学王兴文是国内较早对《橘录》进行版本考证的学者,他指出,宋代流传至今的《橘录》刻本,较多的为宋度宗咸淳九年刻本,曾被收录于《百川学海》、《说郛》、《山居丛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著作中。

  《橘录》一书现存有八九种版本,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在国外柑橘研究领域有较大影响。年,江光先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汉学家哈格提(M.J.Hagerty,-)将其译成英文,同年五月,译文在荷兰莱顿著名汉学期刊《通报》(T’oungPao)第二期发行。《通报》为年由莱顿的汉学家和欧洲其他地区的汉学家合办的汉学学报,由博睿学术出版(Brill)出版,至今在西方国家仍深具权威性。

  国外学者对《橘录》有着高度评价。

  佩里奥(P.Pelliot,法国语言学家、汉学家,-)认为《橘录》是继戴凯之《竹谱》和陆羽《茶经》之后突出的植物学专著,他提到:“十多年来,在斯文格先生领导的植物工业局连续进行的研究工作证明,即使从应用观点出发,引用中国植物学家的观察记载也是很有好处的”。

  弗鲁克(Флуг,К.К.,苏联汉学家,-)评介中国宋版书时,特别指出《橘录》“是同类书中最有实用价值的一种”。

  美国和日本学者都曾对《橘录》进行介绍或引用。美国果树栽培专家里德(H.S.Reed)在年出版的《植物学简史》中,认为《橘录》记录的整枝、防治虫害、真菌寄生控制、果实收藏等技术都非常先进。如《橘录》提到,柑橘采摘时和储藏时均要屏蔽酒气,年,美国加州有关部门做的试验证明,酒气的确会降低柑橘的耐贮性。韩彦直的《橘录》充分说明了柑橘在欧洲被广泛种植之前,温州果农已经总结了先进的种植经验。

  这些评价,都为温州坚定历史文化自信提供了精神支撑和思想动力。

  拓展温州“宋韵”文化基因图谱

  成就瓯越典籍国际传播范例?

  《橘录》在海外柑橘研究领域的广泛传播,展现了瓯越文化的底蕴、精神和价值。

  不少柑橘名著,如被称为近代柑橘巨著的《柑橘工业》、美国农业植物学家斯文格(W.T.Swingle,-)的《柑橘植物学》中都提及《橘录》并且大为赞誉。仅在《柑橘工业》第二版的第一卷内,引用《橘录》便有7处之多。

  美国植物学家马布尔·马克科迪(R.M.MacCurdy,-)于年撰写的《加利福尼亚果农交流史》开篇便提及早在年,中国温州韩彦直著的《橘录》中便有关于柑橘的记录。该书全方位地介绍了中国宋代柑橘种植的丰硕成果:从大小上来说,海红柑“有及尺以上围者”;从产量上来说,海红柑“木高二三尺,有生数十者,枝重委地”;同时,该书也谈及了温州产的柑橘珍品,如无核品种真柑“一颗之核才一二,间有全无者”,也提到珍小品种金橘“惟宜植于栏槛中”。并且,作者惊叹中国柑橘种植记录之悠久,成书于宋朝的《橘录》虽为世上第一部柑橘类记录,然而书中关于柑橘的参考文献可追溯至公元年。此外,嫁接、培植、施肥、灌溉、去病等种植方法在本书中早已被详细记载,而欧洲直到15世纪才出现柑橘的记录。

  美国园艺学家、佛罗里达大学农业教务长休姆(H.H.Hume,-)在其年出版的著作《柑橘栽培》中,提及柑橘商用价值较大,然而,在贮藏中,如何防止柠檬、橙类和葡萄柚腐烂成为难题。美国加州和佛罗里达州的柑橘种植者花了数年时间才找出柑橘腐烂的原因——其结论与韩彦直的记录一样,要“避免柑橘腐烂,必须小心处理藏果,保护果皮”(护之必甚谨,惧其香雾之裂则易坏”“遇微损……即拣出,否则侵损附近者)。

  在现代柑橘研究中,《橘录》作为重要参考文献,被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的科学和文明》()、美国的柑橘目录(citrusID)、《柑橘基因化学相关文献》等收列其中。

  年,时任佛罗里达大学副教授的瓦多斯基(W.F.Wardowski)在《中国的柑橘种植观察》中引用《橘录》,提及温州橙橘种类多达27种,并描绘了柑、橘、枳极其栽培技术、果园管理和疾病处理。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汉学家何瞻(J.M.Hargett)翻译宋朝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时,为了译文的准确,亦参考了韩直彦的《橘录》。美国植物学家尼索姆(Nesom,G.L.)于年在植物学期刊Phytoneuron发表的《美国枳橙类生物性及分布一览》中提及,对枳橙类进行最早描述的为中国的《橘录》,说明该品种为中国的本土品种。在年的权威杂志《自然》上发表的《柑橘起源与进化的基因组学研究》一文,亦把该书作为文献引用。

  继承发展中的瓯越文化

  赋予瓯越典籍以生命力?

  温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坚持以文筑城兴市,高水平建设新时代文化温州”的工作目标。《橘录》英译已百年,其在海外的成功传播给了千年瓯越典籍以现代生命力,并对瓯越文化“走出去”提供了珍贵的借鉴意义。

  一、深挖温州典籍的内涵和价值。发挥史学研究的主动性,通过挖掘温州典籍里的科技价值、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以解码文化基因为切入点,吸引国际对温州典籍价值的   二、制定典籍翻译计划。优先选取一批能体现温州文化基因、科技价值和文学价值较高的重点典籍进行外译。对于一些较长的作品,可以先翻译部分内容,实现分批次外译。

  三、培养温州典籍译者。培养一批乐于、善于、精于对温州典籍进行翻译的译者。典籍的翻译对译者素质要求较高,译者不仅需要精通双方的语言,而且需要深谙跨文化传播。从《橘录》“走出去”的成功经验中得知,部分典籍可以考虑中西合译,发挥双方的优势。同时,典籍外译需要考虑到呈现温州的形象,故而培养一批本土的典籍译者极为重要。

  四、鼓励进行海外传播。通过在海外期刊发表研究成果,鼓励掌握技术的温州人利用有声动漫、视频电影、微课、新媒体等,对温州典籍外译作品进行多渠道传播。

  意大利籍汉学家唐云(GabriellaBonino)建议把文化领域作为对外开放新起点之一,力推温州文化走出去。研究温州典籍的对外传播,事实上是传播中国价值观,是思想、文化和文明的交融和碰撞。通过对温州典籍的传播,加强温州对外文化交流,让源远流长的瓯越文明与新时代温州人精神交相辉映。 

作者系温州商学院外语系副主任,英语讲师

来源 温州日报

编辑 王芳芳

责编 潘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3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