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辅食文化
2024/10/8 来源:不详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80119/6010376.html
导读:明清时期的辅食文化
明清民众的副食生活丰富多样:副食以肉食为美,主要为牲畜水产之类,“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六畜。”是说东南人与西北人的肉食嗜好各有侧重,其实在中国南北地区人们以鱼、鸡鸭鹅、猪牛羊肉为主要佐餐副食。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在他的中国札记中说:“普通人民最常吃的肉是猪肉,但别的肉也很多。牛肉、羔羊和山羊肉也不少。可以看到母鸡、鸭子和鹅到处成群。但是尽管有这么丰盛的肉食供应,马、骡、驴和狗的肉也和别的肉一样受欢迎。”
猪肉,是寻常肉食,人们每当说“吃肉”时,一般就指猪肉。无论城市乡镇都有专门的肉肆,无论是宴客、庆祝还是牙祭,或者富庶人家的日常饮食,都离不开猪肉食品。号称节俭的王恕,巡抚云南时,每日供给为猪肉一斤,豆腐二块,菜一把,明代猪肉食制作的典型食品有:肉鲊,精肉切细拌炒米粉,加酸料,用箬叶包好,每饼四两重。冬天用灰火焙,三日可食用,夏天一周可吃。捶脯,新宰圈养的家猪带热的精肉一斤,切作四五块,白盐半两,揉入肉中,晒半干,用适量的好酒和水,加花椒、莳萝、橘皮,慢火煮干,然后捶碎作脯。
火肉,即火腿,将圈养家猪宰杀,马上单取四只精腿,趁热用盐,每一斤肉用盐一两,从皮擦入肉内,使它绵软。然后用石压在竹栅上,放缸内二十日,用稻柴灰一层一层垫起,并翻动三至五次,并用稻草烟熏一天一夜,然后挂在有烟的地方。腊肉,是民间常做的肉制品。其做法是取肥嫩猪肉若干,切成长段,加盐、酒,猛力揉入肉中,在其绵软后,用大石压去水,晾十分干,再用腌肉的酒水涂在肉上,以篾穿挂通风处。民间日常以腊肉作为待客与自己享用的菜肴。
羊肉、牛肉南北均食用,北方偏重。明代北京沿袭金元以来对羊肉的嗜好,每当秋末初冬时节,北京就开始享用肥羊的美味,吃羊肉时大概用上今天我们常见的重要调味品孜然,即所谓“戎盐”:“塞上寒风起,庖人急上供。戎盐舂玉碎,肥竚压花重。”
清代羊肉有多种做法,烤羊肉,切大块重五七斤,在铁叉上烧烤。红煨羊肉,如红煨猪肉相同,用甜酱或酱油,或两者皆不用,每一斤用盐三钱,加纯酒煨,也有用水的,但一定要熬干水气,三种烹调方法都可得到红如琥珀的效果,只是要起锅及时。早起,色黄;晚起,色紫,肉发硬,并用刺眼核桃去膻。
鱼类食品是明清时期的重要副食内容,明清人鱼类食品资源来自江河湖海的自然捕捞与池塘的人工养殖。利玛窦记录了明朝后期的鱼类资源与消费情况,“中国东面和东南海面确实鱼群充斥,江河在某些地方变宽得可以叫做小海,里面也出产大量的鱼。养鱼塘在这里和在欧洲一样普遍,每天都有人为自己食用或上市出售而打鱼;鱼如此之多,渔人只要下钩就不会钓不到。东南鱼品丰富,吴地,号称“鱼国”。有鲥鱼、河豚、鲤鱼、青鱼、白鱼、鳊鱼、鍀鱼、鲫鱼、鲫鱼、鲢鱼、面条鱼、银鱼等数十种。
江海鱼之美者甚多,有黄花鱼、白花鱼,“其功补益而味甘”。俗语:“黄白二花,味胜南嘉。”鲚鱼、鲈鱼分别是冬夏的美食,俗有“寒鲚热鲈”之说。广东人喜好食用“鱼生”,即生鱼片,鲈鱼、黄鱼、鲚鱼、鲩鱼等都可作生鱼片,其中以鲩鱼为上等原料,而白鲩最佳。选出水活鱼,去其皮剑,清洗血水,“细刽之为片,红肌白理,轻可吹起,薄如蝉翼,两两相比。沃以老醪,和以椒芷,入口冰融,至甘旨矣。
晚清时鱼菜多种多样,最普通的是煎鱼,煎鱼也不是容易事,煎鱼的至要之诀,“汤不宜多,肉不宜老”。下锅时,宜多浇酒,两面宜煎黄,滋味宜通达,“此煎鱼之通例”。糟鱼亦是大众日常食品,糟鱼的方法是将鲤鱼、青鱼去鳞,用炒盐、花椒擦遍,放置缸中,数日一翻,一个多月后,起卤晒干,至正月,切成块,先用烧酒涂之,再用甜糟与少量的盐和,一层糟、一层鱼,盛于坛中,封好。
禽类食品同样是明清时期的重要副食,一般农家以鸡为美食,鸡的吃法有酱鸡、炒鸡片、炒鸡丝、炒鸡丁、栗子炒鸡、蘑菇炒鸡腿、蒸小鸡、爆鸡、松子鸡等。鸡蛋是日常副食,有白煮鸡蛋、茶叶蛋、芙蓉蛋、三鲜蛋、蛋饺等。明清鸭肉食品为常用副食,尤其在南方水乡,养鸭甚多,给鸭类菜肴提供了丰厚的原料。如板鸭、五香野鸭、清炖鸭、蒸鸭、卤鸭、八宝鸭、烤鸭等。
鸭菜中以烤鸭为佳,烤鸭以肥鸭入火烧烤。烤鸭的历史起源很早,南宋杭州就有炙鸭,在火上烤制。元代烧鸭子,入炉烤熟。明朝流行炉烧鸭子。明朝永乐年间,烧鸭由南京传到北京,称“金陵片皮烤鸭”。清朝老便宜坊的焖炉烧鸭著名。清朝后期开始挂炉烤鸭,前门的全聚德是其中的名字号。烤鸭进炉前,一般经过打气、掏膛、挂钩、烫皮、打糖、晾皮八道工序,打气是吹涨鸭身,使鸭皮无皱纹。打糖,就是往鸭身上刷饴糖水,保证鸭皮的光泽。烤前,还要在鸭膛内灌八成满的开水,以保证鸭肉的嫩。烤时用有香气的果木,增加烤鸭的美味。
鵝,是家禽中的美味,明朝人以吃鵝为时尚。无锡安氏巨富,宅旁专有养鹅场,平常养有数千只,每天宰杀三四只。明人喜吃全鹅,如烧全鹅,由厨师当场献割。鹅一般为宴席上的第一道菜。《金瓶梅》第四十一回,记吴月娘到乔大户家吃酒,“厨役上来献了头一道水晶鹅。”清代蒸鹅是十分讲究的菜肴,将鹅洗净后,用盐三钱擦其腹,再用葱填实,外将蜜拌酒,将鹅身涂满。锅中放一大碗酒,一大碗水,上以竹箸架鹅,不让其近水。灶用山茅二束,慢慢烧尽。等锅盖冷后,揭开将鹅翻身,仍将锅盖好,再烧茅柴一束。起锅时,鹅烂如泥,汤亦鲜美。
就普通百姓来说,佐餐的肉食固然丰富多样,但更实际的副食是蔬菜果品。明清时期的蔬菜果品已经非常丰富,明代蔬菜据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有:黄瓜、王瓜、丝瓜、西瓜、茄子、瓠、芋、香芋、莲、菱、茭、芡、慈姑、菰、山药、萝卜、胡萝卜、葵、蜀葵、蔓菁、蒜、葱、韭、姜、荠、芫荽、芸苔、菠菜、苋菜、茼蒿、甜菜、芹等,果品有:枣、桃、李、梅、杏、梨、栗、榛、安石榴、柰、荔枝、龙眼、杨梅、葡萄、银杏、橘、枇杷、柑、柚、佛手柑、金橘、桑葚、木瓜、甘蔗等。据高濂《遵生八笺》记载,成为餐桌上菜肴的远不止上述蔬菜品类,如莼菜、香椿、槐角叶、柳芽、马齿苋、笋、豆芽等,并且用这些蔬菜可以烹调出各色家常菜肴。
文/小历说历史
(声明:本文由小历说历史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带你了解明清的辅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