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师,这感觉不一样没什么不一样央视

2023/5/23 来源:不详

央视网消息(记者任佳汪佳莹张莉):历史上的今天,教师节诞生了。

年的你,是否还记得自己老师的风格?是《放牛班的春天》里的温情马修,还是《十八岁的天空》里的麻辣古越涛?是《一个都不能少》里坚定倔强的魏敏芝,还是《老师,好》里各种不省心的苗宛秋?

不管哪种风格,我们看到的老师是三尺讲台上的,而对有些人来说,老师是无处不在的。这里的“有些人”就是教师的子女。

作为教师子女,他们眼中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亲子关系有什么特别之处?父母的教师身份是否影响他们的人生选择?……家有儿女,啼笑皆非,家有老师又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

也许和你想的会有点不一样,或者也没什么不一样。

“不要以为老师的孩子成绩都不会太差”

孙铭敏的妈妈是中学的数学老师,而且还是教导处主任+年级组长。数学老师给人的印象总是严肃、严谨、理性的,妈妈甚至还被学生戏称为“灭绝师太”。但在孙铭敏眼中的这位数学老师却是另一种存在。“其实老师们也是普通人,私下里也挺好玩的。”

印象里,妈妈隔三岔五就会约其他年级组长、主任、校长一起喝茶、聊天、打麻将,其间更少不了吐槽学生。老师假期多,妈妈基本上每个寒暑假都会去全国各地旅游,就连罗布泊无人区也闯过。

小时候,妈妈经常会带孙铭敏去学校值班,坐在讲台上,盯着一群中学生上晚自习。下课后,她分分钟就成了这群哥哥姐姐们的“团宠”,蹭吃蹭喝,“狐假虎威的感觉还蛮爽的”。

在孙铭敏眼中,妈妈宽容、讲道理,比一般的家长都要理性,她会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粗暴地非打即骂。

拿学习这件事来说,“不要以为老师的孩子成绩都不会太差”,孙铭敏的成绩从初一开始就没给过妈妈信心。“老师也不是万能的。小学题,我妈还能勉强应付,初中以上就很费劲了。”考试成绩不理想,如果是因为不认真学,妈妈就会以封锁电视、限制出去玩的时间作为惩罚,但如果是能力、智商的原因,妈妈则以鼓励为主,跟她一起想办法提高成绩。虽然教师资源丰富,妈妈召集了各科老师帮孙铭敏补习功课,但她自认“学渣”潜力太强,“所谓的要强和自尊心几乎等同于不存在”。一番努力失败后,妈妈最终也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作为教师子女,孙铭敏却对这个职业不太向往。“亲眼目睹过快开学时,老师们补教案的惨状,堪比我们开学前补作业的场景”,她觉得学校的环境局限性太强,一样的课程、一样的教案,生活永远都在重复,每天还要早起看早读,晚上要上晚自习,围着讲台一辈子,虽然桃李满天下,但始终没离开三寸讲台,太悲催了。所以孙铭敏暗暗发誓,无论如何都不踏入教师行列,“这应该就是母亲的教师身份影响我最深的人生选择了”。

“开心啊,但待的时间有点长”

如果不是在阳台看到那盆茂盛的盆栽金橘,30岁的朱虹已经很难想起自己初中就过世的外婆。一切还是原来的模样,木质的写字台上放着厚重的玻璃板,玻璃板底下压着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姨妈舅舅、自己和妹妹们的照片,一张也没有破损。

桌角的绿色台灯落满了灰尘,又大又沉,移动起来虽然费劲,但功能完好无损,机械式的旋钮调节这灯光,依然明暗分明。墙壁贴边儿的电话线还留有痕迹,塑料的固线卡扣泛黄却有序。朱虹记得原来电话就放在左上角,上面盖着玫瑰花暗纹的白色手帕防灰。小时候每次打完电话,朱虹总是忘记盖上,都要被外婆说道一番。

这是一个典型的教师之家,外婆是中学老师,外公是大学教授,家里的一切都整整齐齐。在朱虹的眼里,外婆家是“讲究”的,不仅房子大房间多,家具电器都被“呵护”得像新的一样,沙发靠背和扶手上有欧式的防尘巾,冰箱和电视机上都有相似的镂空盖布,阳台被外婆布置得像个小花园,再难成活的植物在外婆的手下都能茁壮成长。

上世纪90年代,因为较早安装了空调,外婆家成了南方炎热夏天里朱虹暑假最好的去处。“开心啊,但待的时间有点长。”小时候,她和表妹假期被一同送到这里,不同于父母的宠溺,外公外婆的爱多了许多规矩。比如,碗筷一定要烫过才可以上桌,遥控器要摆放到固定的位置,早饭一定要吃一个蒸蛋,午觉一定要睡,作业一定每天要写满几个小时,动画片是几点钟以后才可以看。

“外婆不太爱笑,我挺怕她的。”不像奶奶那样总是把朱虹拥入怀中,朱虹很少和外婆亲近。牵手,成了外婆和自己最多的肌肤之亲。想起来,外婆的“严格”并非是大声训斥,好像自带一种气场。饭桌上她和表妹打闹,外婆只要一句“好好吃饭”,她俩立马收敛。

朱虹很难不把这些跟外婆的老师这个职业联系在一起,外婆的严肃让人有压力的。有一年冬天,她和外婆一起睡,外婆把她的被子压得严严实实,生怕她着凉,但由于裹得太紧,朱虹根本没法动弹,她也不敢说,结果一晚上都没怎么睡。长大以后,朱虹才把这件趣事告诉妈妈,妈妈哈哈大笑说她傻,意味深长地告诉她:“你外婆就那样,不苟言笑。所以我很早就离开家了,在家里太压抑。”

“我会直接提醒他,说话不要太大声”

“我学习一直挺好的,爸爸没怎么管过我。”高三紧张、压力大,但“别人家的孩子”李宣还是有一份自信和从容的。

电话那头的声音青春、稚气,又有一点超越年龄的“稳”。李宣的父亲是地理老师,近些年开始担任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李宣觉得父亲对他的教育还是比较开明的,“没有施行过高压政策”,转过口风,还隐隐透出点对父亲的依恋,“其实,一天到晚我们也见不了多长时间”。

李宣自认一直以来自己在学业上还是比较自律的,以现在的作息表看,他周日到周五都要上学,每天6点就要去学校,9点才下晚自习,回家还要复习功课到晚上11点多。在学校期间也会和同学打打球放松一下。

这在外人看来,李宣和他父亲的画风实在太不一样了,李宣自己也有一些认同。李宣轻声细语,性格温和,而他的父亲则高声大嗓,性子急,“他最大的职业特点是,嗓门大。很多时候,我会直接提醒他,说话不要太大声”。两父子的相处简单直接,平常聊得最多的共同话题,除了学校里的事,还有军事和历史。

“有过叛逆期吗?”“有过,初二的时候。”那时候,李宣觉得父母太唠叨了,一说话就会嫌父母很烦,也不太愿意理解他们的想法。但另一方面,那时的李宣内心却是和父亲贴在一起的,“因为他是地理老师嘛,就觉得自己要把地理学好,不想给他丢脸”。

李宣没有听过爸爸的课,但是在他眼里爸爸是个好老师,严谨、勤奋、负责,对待学生的学习方面严厉,课后又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可能是爷爷奶奶的潜移默化吧。”李宣的爷爷奶奶是医学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虽然我并不想当老师,但这种家庭氛围对我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对李宣而言,作为父亲的爸爸和作为老师的爸爸其实没什么不一样,“当然,他作为父亲的那一面对我的成长而言更重要,教师节虽然没送过什么礼物,但是会跟他说一句辛苦了,教师节快乐!”

(应被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名皆为化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