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归晋之司马师淮南二叛之谜
2022/12/18 来源:不详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08/6314286.html
上文说到,司马师和太后讨价还价后,选了曹髦当皇帝。
图片来自百度
这个十四岁的孩子表现很不简单。前去迎接的使者已经告诉他到洛阳是去当皇帝。但是曹髦一切都按照臣礼应对。到了洛阳市郊,群臣郊迎,行跪拜皇帝大礼。曹髦也下车还礼。司仪告诉他你不用还礼。而曹髦却认为,虽然太后召见,但还不知道让我做什么,所以现在我是大魏的臣子,一切按臣子的礼节方才不越礼。这才是天下正理。一直到见到皇太后,被授予了皇帝的玺绶,曹髦这才改用皇帝先例接受群臣朝拜。
这说明,这孩子尽管只有十四岁,但是非常懂政治规矩,做事也非常谨慎。所以,大家应该理解为什么曹髦不是司马师考虑的人选了吧?
司马师派钟会进宫和新皇帝聊聊,试探一下这个彬彬有礼的孩子到底知多少书、达多深的礼?
钟会告诉司马师,皇帝曹髦文思可以和陈王曹植媲美,武略可以和太祖曹操抗衡。
司马师哼了一声,如果真像你说的,那可是社稷之福啊!
这句感叹,绝不会是司马师的真心话。他要的是一个傀儡,傻点笨点倒好了。真要是来一个英武睿智的皇帝,肯定会祸起萧墙,于他未必是福;真若因此起了征战,于社稷更是大祸。于是,趁着新皇帝大会群臣的时机,司马师立刻疾言厉色的把小皇帝教育一番。他说,圣明的君主开元,都特别重视第一次留给人的形象。明天是第一次中央全会,大家都盼望看到你,你小心点啊,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心里有点数。
小皇帝有数了,立刻下诏,晋封大将军司马师为相国、再増邑九千户。进号大都督、假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赐钱五百万,帛五千匹,以彰元勋。
曹操曾说:“夫废立之事,天下至不祥也。”倒不是说皇帝真就是奉天承运君临天下来役使万民的,而是说不经过正当的程序,由操纵朝廷的权臣凭自己的利害来废立,很容易激起野心家们的争夺战争。自汉末董卓废汉协帝以降,群雄并起,大战不计其数,小战天天都有。曹操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凭曹操的雄才大略,也不得不承认天下三分,同时有三个皇帝并立。何况其他?曹操说:“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不惜用伪造的谎言为依据达到自己的目的,后果只能是危乱!
果然危乱说来就来了。
镇东将军毋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合谋起兵,传檄州郡,讨伐司马师。
图片来自百度
毌(guan)丘俭刚参加工作是在东宫任职,得到了当时还是太子的曹叡的认可。所以曹叡登基后,他很受重用,官升得很快。和夏侯玄、李丰等名士关系都不错。
他第一次被载入战史是年,辽东公孙渊叛魏,自称燕王。作为幽州刺史的毌丘俭率兵征讨,但作战不力。随后朝廷调司马懿来北部战区指挥,平定了辽东。
辽东的公孙渊被平定了,更北边的高句丽就显现出来了。
高句(gou)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部落国家。于公元前37年正式建国。极北苦寒之地,地广人稀,其疆域也不是很准确,几百年间一直在变化着。从地图上看,曹魏时代他们活跃在吉林以北地带。
气候学家竺可桢研究了近五千年气候的变化,将其划分为四个时期。魏晋时代正好处于寒冷期。据说曹操修好了铜雀台,在四周栽种了金橘,希望来年一片片金黄色的果实充盈,既美观又吉祥。遗憾的是树是栽活了,可就是不结果。当时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现代人研究出来了,是因为气候变化了,温度太低造成的。
铜雀台所在的邺城都这个样,冰天雪地的塞外怎么办啊。产能达不到维持生活,就只能抢了。冲突发生多了,就只能理解为他们搞侵略扩张,气候促使他们必须开拓生存空间啊。
幽州刺史毌丘俭又一次带兵北上,和高句丽作战。
这一次他选择的出击时机比较好,春二月,青黄不接的时候,高句丽那边还在严冬中,马、牛、羊都得按计划分配口粮,马瘦毛长。人也和牲畜差不多,一冬天把积蓄都消耗光了,哪还有余粮打仗啊?
毌丘俭督师三战三捷,攻克了高句丽国都丸都城(今吉林集安)。高句丽王仅带千余骑出逃。
毌丘俭挥兵“屠丸都”,毁了整个丸都城。
“屠丸都”,三个字里包含了多少殷红的鲜血啊。
当兵的打仗是天职,“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也认可这句话。但是当兵打仗是被迫的,“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打仗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尤其是不要主动作恶,给自己积德,给儿孙积福。
第二年,毌丘俭再度出征高句丽,自然又是大获全胜,逼得高句丽东川王不知所踪。然后勒石记功,迁徙高句丽等少数民族数千户入内地。
毌丘俭把曹魏的兵锋深入到西伯利亚滨海地区。高句丽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一直到隋朝,才又重新积聚起力量。
北方安定了,毌丘俭被调到东南战区,任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
刚开始司马父子权力世袭时,毌丘俭并没多大意见。和东吴作战还很积极。前文有过叙述。
但是夏侯玄、李丰等因谋反被诛三族,毌丘俭心理起了变化。特别是曹芳被废,毌丘俭接到了在京的长子毌丘甸来信——父亲大人作为国家重臣,国家倾覆了您却安然自守,将受四海之责矣。
作为大将手握重兵镇守一方,儿子在京城当个闲官,不啻为人质。既然儿子都这么说了,说明儿子已经有决定了。为毌丘俭增加了决心,揭竿而起,一是为国尽忠,报魏明帝知遇之恩;二是为朋友尽义,报夏侯玄、李丰屈死之仇。
但是毌丘俭自己决定还不行,他还要看看文钦的态度。
此时,曹魏的四大战区又被概括为四镇四征。四征既征北、征东、征南、征西四将军;四镇为镇北、镇东、镇南、镇西四将军。每个战区一个征、一个镇,两人各带所部,互相监视,互相牵制。
文钦任征东将军,扬州刺史。文钦的父亲文稷是谯郡(今安徽亳州)人,太祖同乡,应该是最早从龙的老兵。文钦从小就在军旅中,从基层军官一直做到一方大员。
有一个大案特别能说明文家在曹营中的地位。曹操晚年,钟繇向他推荐了一个叫魏讽的名士。魏讽人帅、口才好,曹操似乎很喜欢这样的帅哥,就任命为相府西曹掾(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厅局级)。年,关羽发动荆襄之战,朝野震动。曹操一度想把汉献帝迁到邺城。而心系汉室的魏讽,联络长乐卫尉(禁军军官名称)陈祎袭击魏都邺城,并联络荆州势力做呼应。真到了起事的关键时刻陈祎害怕了,向曹丕自首。曹丕立刻绞杀了这一阴谋,不但如此,还借机展开大清洗,搞掉了一大批不忠诚大魏和不看好太子的人,斩杀了三千多人。
文钦当时在禁军中,也卷入了魏讽、陈祎集团中,按律当斩。但是曹操看在其父文稷是从龙的老兵份上,竟然饶恕了文钦。
由是观之,文钦应该多么忠诚于大魏。尤其他和曹爽关系很铁。曹爽被诛,他已经愤愤不平了。而又因为虚报杀敌人数,被司马师训诫了。
这个事被毌丘俭看在眼里,于是拉拢、暗示文钦,和他一起揭竿。没想到文钦也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
年正月,天上出现了一道彗星划过的光彩,从东南荆扬一直到西北消失。大家仰望天空、欢呼雀跃,无不感到惊奇。
毌丘俭和文钦认为这是一个吉兆,决心竖起大旗。
为了师出有名,他们假托有太后诏书。发檄文昭告天下,细数司马师擅废君主、擅杀大臣,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等十一项大罪。说相国司马懿,为人忠正,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发兵只是反对司马师,让司马昭代替他。
为了增加反叛的力量,他们又派使节去联络镇南将军诸葛诞。但是不知道诸葛诞那一会是怎么想的,居然宰了使者,向司马师表忠心。
毌丘俭和文钦的军队从寿春(今安徽寿县)出发,渡过淮河,占领项城。
图片来自网络
这时候司马师眼上长了个肉瘤,刚刚做了手术。接到报告,又召集军事会议。河南尹王肃和司马师是儿女亲家。他出主意说,淮南众将士的家眷都在内地,只要派兵去把他们“保护”起来,叛军不战自乱。
司马师觉得有道理,他打算让司马孚带兵前去堵住叛军,然后等待他们瓦解。但是王肃、钟会都认为,叛军现在士气正旺,恐怕不容易抵挡,而且毌丘俭、文钦都是身经百战,一旦让他们得势,那么局势就不好控制了。所以还应该大将军亲征。
司马师调诸葛诞督豫州军队向寿春方向,胡遵督青州部队向宋(今河南商丘)、谯方向,自督中禁军屯驻汝阳(今河南汝阳),令监军王基率前锋进驻南顿(今河南项城市南顿镇),大军完成对叛军的包围态势后,深沟高垒,不与之交战,拖着。
抓人质是最毒的一招。叛军兵将家住几门几号家有几口人,个人档案都登记的清清楚楚,官军按图索骥就是。
家眷都让人家抓了哪还有心作战啊,扬州老兵纷纷投降,反而是刚招募的新兵士气正旺,求战心切。
这时候兖州刺史邓艾率领一万泰山军赶来,加入战场。
毌丘俭刚开始行动的时候,也曾写信呼召过邓艾。但邓艾是司马懿一手提拔起来的,当然效忠司马氏,也是杀了使者,率军从廪丘(今山东郓城)赶到乐嘉(今河南商水)加入战团。
熟悉三国的看官都知道泰山军对于曹魏是什么级别的存在。司马师亲率中军来和邓艾汇合。
文钦的儿子文鸯有万夫不当之勇,建议趁他们刚到立足未稳,赶过去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应该能够取胜。
于是爷儿两个兵分两路,夜袭乐嘉城。
文鸯带着敢死队先到了,擂鼓激进,猛攻乐嘉城门。城里大军不知道外面有多少军队攻城,惊慌失措。
司马师也被惊动了,一着急,受伤的眼睛伤口迸裂,眼压过高,眼珠迸出了眼眶。司马师怕人知道,紧紧咬住被子,把被子都咬碎了。
可见是真疼啊。
天亮了,文钦的部队没能赶到。文鸯只好撤退。
城内官兵追出来,文家父子已经汇合了。见到追杀出来的官军势大,文钦急忙勒部众撤退。文鸯却说他们是追兵,不挫败他们的锐气,咱们跑都跑不了。于是就同十几个骁勇杀入敌阵,所向披靡,然后才领兵而去。司马师派左长史司马班率八千骑兵从两翼追击,文鸯单枪匹马闯入数千骑兵之中,一次就杀伤百余人,然后突围而走,象这样来回六七次,追赶的骑兵再不敢向前紧逼。
但毌丘俭却得到错误信息,以为文钦是败退逃跑了。也下令撤军。这一撤就勒不住部众了,变成了溃败。文钦退回项城,已经成了空城,只好也撤了。
毌丘俭被当地土豪武装设伏杀死,砍了首级去邀功。文钦则一直跑到长江,向东吴投降。
司马师回到许昌,已经到了弥留之际。司马昭从洛阳赶来,兄弟俩终于见了一面,算是完成了交接。
年正月二十八,只有四十八岁的司马师病逝。实际上是疼死的。
夫废立之事,天下至不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