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消暑记1冷饮大盘点冰淇淋绿豆汤刨冰

2023/1/8 来源:不详

烈日炎炎炽风吹,来一口冰冰凉凉的奶茶或冰淇淋,清凉消暑,快乐马上降临!

但是,在没有冰箱的年代,古人的夏天只能坐在树荫凉里喝井水来消暑吗?当然不是啦!其实早在周朝,古人就学会了采冰和蓄冰,只是当时数量比较少,只能祭祀用。随着人类的智慧和努力,唐末发现硝石制冰技术,普通民众也能在夏天享受到冷饮和冰品了~

1、唐朝:全球最早的冰淇淋

酥山最早出现在唐代,这里的“酥”是从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的一种乳制品,类似今天的的奶油或黄油。“天街小雨润如酥”中的“酥”指的就是这种食物。

先将奶油加热到接近融化的状态,然后通过滴淋的形式,堆出山峦的造型,再放到冰窖中进行冷冻;也可以用冰堆成小山形状,直接把半融化的奶油倒在冰上。

酥山上可以撒些干果、果脯,或者用“贵妃红”或“眉黛青”等可食用色素加以染色,甚至还会插上花朵、彩树等装饰品,与现代的冰淇淋十分相似。

玉指剪裁罗胜,金盘点缀酥山

唐代才子王泠然在《苏合山赋》赞美道“虽珍膳芳鲜,而苏(酥)山奇绝”;和凝描写过“玉指剪裁罗胜,金盘点缀酥山”这样的生活场景;而章怀太子的墓中壁画上就描绘了两位手捧酥山的仕女。

章怀太子墓中壁画

2、宋朝:冷饮奶茶店

宋代储冰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公务员还给发“高温补贴”。朝廷专门成立了“冰井务”,研制降温解暑的食品,还会作为福利发给官员们。据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五引《皇朝岁时杂记》记载:“政府及要局修史修书之类,人日供冰二匣。”意思就是说重要官员、文史工作者,每人每天发两盒冰,可以说是很人性化了。

南宋冷饮摊,幌子是:上林佳果玉壶冰水

宋代的冷饮品类非常之多。据考证,北宋都城汴京就有三家豪华饮品店,卖冰雪冷元子、凉浆、甘草汤、药木瓜、水木瓜、冰水荔枝膏等冷饮。

而南宋相关文献保留下来的冷饮品种更多,有雪泡豆儿水、漉梨浆、姜蜜水、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金橘团、雪泡缩啤饮、香薷饮、紫苏饮、白醪凉水、皂儿水、甘豆糖、绿豆水、缩啤饮、卤梅水、江茶水、五苓散、大顺散、雪泡梅花酒、富家散暑药冰水等许多品种。

其中卤梅水就是原始版的酸梅汤,雪泡豆儿水就是冰镇绿豆汤,品种之多远超现在的连锁奶茶店。光看名字就令人舌下生津,口泛凉意。

街边卖饮品和冰块的小摊也很多,著名诗人杨万里就曾经写过“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清明上河图中“饮子”幌子的小摊

3、元朝:奶制品的黄金时代

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中写道,“东方的黄金国里,居民们喜欢吃奶冰”。这是一种将果酱和牛奶混在一起制作而成,类似冰沙一样的冰品。

另外还有冰奶酪,是用牛奶煮开晾凉后加糖,细箩过滤后装碗,层层码进木桶后在底部烘烤,等到凝固并冷却后,使用窖冰降温冷藏。

4、明朝:刨冰的全盛时代

明代开始出现了专门用来制作刨冰的工具。最简单的是用刨子或者刨床把冰块旋成冰碴子,冰碴落在盘子里宛如雪花飞舞,故得名“雪花酪”,吃的时候加上糖精调的汁、水果干或者果酱等。

还有一种是圆形的木桶,桶中置一铁筒,冰块加在木桶和铁筒中间,牛奶和砂糖加在铁筒内部。用手拉动皮带使铁筒迅速转动,利用离心力把原料搅碎混拌在一起,最终倒出稠粥般的冰糊,半饮半嚼。

5、清朝:网红一桶水果茶

清代光紫禁城内就设了5座冰窖,保证宫廷主子们夏天可以畅享清凉。

《红楼梦》记载了酸梅汤、玫瑰露、木樨露、凉茶、玫瑰卤子汤等饮品,《清宫词》中记录了一种叫“冰果”的消暑食品。诗曰“浮瓜沉李堆冰盘”,就是把各种果切、果干等放在盘中,浸以冰块。跟今年各大奶茶店纷纷推出的“一桶水果茶”十分相似。

今年夏天你喝过一桶水果茶吗?

到了慈禧生活的时代,这种冰碗又被叫作“甜碗子”,其冰镇的食材内容五花八门,有冰镇甜瓜果藕、百合莲子、杏仁豆腐、桂圆洋粉、葡萄干鲜胡桃、怀山药、枣泥糕等。

后来传到民间,有些饭店为了吸引客人,会用鲜核桃、鲜藕、鲜菱、鲜莲子等食材铺满小冰块作为前菜。

老北京冷饮摊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