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有方水景叫小微

2022/11/24 来源:不详

北京看荨麻疹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9/9204186.html

(李广彦)冬日暖阳,金橘满园,宜都市正值采摘柑橘时节。每片橘林伴有一口堰塘,这是农民抗旱浇苗的“当家水”,眼下碧水倒映丰收景象,好一幅水波荡漾画卷。

12月7日,记者在红花套镇吴家岗村1组遇见村民陈达志,他摘完柑橘在堰里清洗农具,“过去这堰建了没人管,水少还脏,现在有了保洁员,水清冽了洗刷东西也方便......”言毕他随手一指补充道:管这堰的责任牌就在我家门前。

红花套镇政务中心水利员章彩霞说:去年全镇开展“小微水体”整治,对小水库和塘堰实行“一长两员”主体责任管理,一些几十年的小库大堰里的水更清洁了。

吴家岗村党支部书记陈仁斌介绍:“我们村有口堰塘,其中8个大堰被列为全市首批小微水体整治项目。”记者在6组骆家大堰看见,村民廖华远正在打捞漂浮物,忙碌一阵上岸后他指着仅容一人的小船说:“这个渔划子是我自己买的,水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要,村民对水环境越来越爱护......”这口堰面积平方米,蓄水六七千立方米,廖华远自愿担任保洁员,他说:过去村民养鱼投肥水都被污染了,现在喂鱼只用青草和蔬菜。记者看见,清澈的堰水里还放养红鲤等观赏鱼,赏心悦目。

红花套镇毗邻长江,早些年全镇农业“水改旱”,由种植水稻转而发展柑橘,辖区内5条渠道、处堰塘因“可有可无”被边缘化,功能逐步弱化,有的基本荒废,每遇极端干旱气候,又因缺水受损严重,小型水利工程成了“鸡肋”。

振兴乡村,水利先行;精准扶贫,没水怎行?年,宜都市以红花套镇为试点,开展小微水体整治,该镇4个小水库、89口大堰被划为小微水体。整治方式“以奖代补”,按每口堰塘元、渠道每米20元标准奖励补贴主动兴修小水利的农民,今年有45口塘堰清淤整治。宜都市以此为契机,依托“河长制”,集中开展“小微水体”整治与管护,建立“一长两员”主体责任,形成村级主责、群众参与的日常保洁管护机制,使一些小微水体得到有效管理。

记者来到靠清江边的五眼泉镇鸡头山村。该村属于集体资产的堰塘口,农户自行开挖堰塘余口,村党支部书记彭晓柏是“一长两员”的“河湖长”,对全村水环境状况了如指掌,他介绍道:我们修建了32口粪肥池,养殖户粪污发酵腐熟变成农家肥进农田,多农户“一池三改”,全村无一户污水入堰塘。鸡头山村每年有计划的实施小微水体整治,清沟渠、清塘泥,部分小微水体安装人工浮岛改善水质,水产养殖杜绝化肥饲养,呈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新农村景象。村委员会前的几口大堰整洁如镜,彭晓柏手指墙上的《小微水体信息台账》说:我们把全村分为5个片区,常年聘请5名保洁员,每人一年劳务报酬元,专门责扫地、维护道路、清洁水面卫生。每年考核保洁员,不合格就换人,已经换了2个。针对暴雨冰雪等极端气候保洁员力所不及情况,另外设有7个公益岗位,作为村环境保护的应急预备队,平时忙农活,急时调用。

村民江宏艳开的理发店就在堰塘边,她主动担起保洁员之责,连续六年考核优秀,这天她在清理堰塘周边树枝。汪长华是全村小微水体的监督员,每周至少巡查两次,不论在堰塘还是清江边,只要发现水面漂有垃圾就立马电话通知保洁员来清除。他说:我们已经从源头截流污染,现在村里的垃圾主要是外来人员垂钓、就餐、观光休闲留下的。二组村民彭玉山专门负责清运垃圾,也是小微水体的总保洁员,村里为他配辆三轮车运垃圾,每年包干给他1.7万元,包括维修费和油钱都自己出,自己所得不多。“我家6亩田种有柑橘和桑树,现在环境好了垃圾少,每天跑一趟一车就能拉完,不耽误农活。”自己的名字上了“责任牌”,他乐不可支,挺有成就感。

鸡头山村有支“金乡邻”志愿者服务队,也参加河道和塘堰水面清理。“金乡邻”意指乡亲邻里间关系胜如金子一般。74岁的古明洪是村里的“净美之星”,他家门前的堰塘是年村集体挖的,水面不大,周边住5个户,古明洪当“堰长”,每逢大雨天,他会提闸放掉积水换新水,村民养鱼也是喂草不投肥。来他家门前他正从堰里提水浇花,他说:这堰还没列入小微水体整治项目,一口堰塘管几家,我们都很关心它。

“小微水体”活跃起来,积少成多力量大。应对干旱等极端天气保障力增强,农民增产增收,生活环境改善,从源头阻止了污水流入江河,宜都市水域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年每个季度水质检测报告显示,全市所有河流都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清江长期维持在Ⅱ类,部分国控断面达到I类标准。

“兴水利、惠民生”,“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宜都市小微水体管理新机制,让每块“水面”如镜般地明亮起来,如同一个个水细胞跳动生命脉动,为江河湖库注入生机与活力,也为我们提供了新启示:

启示一:小微水体“不小”,各级政府应当大事抓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除大江大河、大湖大库,我国还拥有众多水域,包括城市公园水面、农村塘堰等小微水体更是星罗棋布,管护好众多的小微水体,是河湖长制深入实际的现实问题。宜都市有中小型水库46座,堰塘口,城市小微水体4处。按照湖北省河湖长制办公室提出的推行小微水体河湖长制战略要求,宜都市积极探索实践,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将全市小Ⅰ型、小Ⅱ型水库及部分堰塘共处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建立村级台账,落实“一长两员”,设置小微水体河长名、保洁员名、监督员名,由市、镇、村三级公示并在显要位置设公示牌,接受社会监督。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方式,由各受益户对小微水体清淤清障,目前全市已完成处整治,占纳入河湖长制管理的小微水体的60%,计划在年前,完成全市所有小微水体整治,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实现全覆盖。

启示二、小微水体“不微”,精准施策大整治

宜都市是湖北省首批“河长制”试点县市,通过“三治”推进小微水体整治。首先源头治污:切断污水来源,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生态防控柑橘、茶叶、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病虫害,农村“厕所革命”,减少生活污水排放。其次生态治岸:一方面实施清淤清障,恢复灌溉、引水功能;一方面修缮护坡,栽草种树,美化小微水体,变污点为景点,使每个小微水体都有健康的生态系统。三是精准治脏:按照污水无直排、水面无漂浮物、岸边无垃圾的“三无”要求,结合争创全国卫生城市等活动,全面加强小微水体日常保洁。

启示三、小微水体“不同”,因地制宜管护

各地情况不一,即便同城同地,也存在村与村的不同差异。鸡头山村是全国文明村,多年前就实施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堰塘保护都签有合同,依法管理水资源群众基础好,同时经济充裕,每年有8万余元资金用于保洁人员的劳务工资,而有些经济相对困难的村,可能在保洁员的劳动报酬方面捉襟见肘。制度建立初期可以靠群众自觉自愿来维护,但长效机制需要经济实力保障。沿途记者也看见垃圾弃于田埂、扔进渠边、倒进堰里等堵塞淤积现象,虽然不多,但可见小微水体整治任重道远。各地应按实际因地制宜整治,有条件的村应安排专项资金,对整治进度快、小微水体面貌改善显著的乡村予以奖励。要把小微水体整治纳入精准扶贫帮扶范围,一些刚刚摘帽的贫困村,还应继续得到社会帮助。消除身边的污染时不我待,应全面推行小微水体河湖长制,让小微水体逐步变为小微景观,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24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