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官渡,浏阳河畔绘振兴新画卷
2023/4/22 来源:不详寻常型白癜风能治愈吗 http://m.39.net/pf/a_4624565.html
清澈的浏阳河穿镇而过。官渡镇政府供图
浏阳河自大围山麓逶迤而来,奔赴官渡,用一道圆润的弧线,画出秀美的上水湾,将千年古镇拥入怀抱。
青石板,吊脚楼,伫立古镇河畔,似乎能看得到昔日官渡码头的摩肩接踵,听得见桨声帆影里的低吟浅唱。如果古代有互联网,这里应该也是“网红打卡地”。
历史与现实瞬间交错,青山绿水依旧在,繁华远胜当年。如今,这个有着年历史的古镇——浏阳市官渡镇,已成为新时代的“网红小镇”,乡村振兴多点开花,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浏阳河畔徐徐展开。
产业兴旺一颗颗官渡嗍螺撬动致富产业
很多人说,不吃嗍螺,枉来官渡。
夜幕降临,古镇浏阳河两岸灯火点点,夜宵店里,每一桌必定有一盘香气四溢的嗍螺。
官渡嗍螺的做法很讲究,入选了浏阳“非遗”。首先从螺壳中取出螺肉,洗净沙粒,加入薄荷、紫苏、茴香等香料。复将螺肉置入壳内,下锅翻炒,如此既风味独特,又干净卫生。
一颗田螺,“嗍”出一条致富产业链。
在竹联村大屋小区的青螺湾家庭农场,村民彭鸾流转了亩地种植水稻,同时养螺和鱼。
“每亩养多斤田螺,按10元一斤算,扣除米糠、人工等成本后,纯利润多元。”彭鸾说,加上稻谷和养鱼的收入,一年能赚二三十万元。
只要有产量,销路从来不是问题。附近的桂园·田螺小镇自己有亩的田螺养殖基地,每年还从彭鸾的家庭农场收购1万多公斤田螺,却依然供不应求。
“到这里来就餐的,95%的游客要点上一份嗍螺,最高峰一天能销多斤。”桂园·田螺小镇负责人钟子平说,旺季时还得到江西去买田螺。
据介绍,目前,官渡镇“稻螺共生”面积共多亩,仅卖螺产值即超过千万元。当地政府鼓励更多农户养螺,并致力于打造嗍螺“养殖、配送、仓储、烹制、包装、销售”等一体化的产业集群。目前,田螺预制菜和嗍螺罐头等休闲食品已经面市。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事实上,除了嗍螺,官渡镇还根据各村的资源禀赋,力争“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
“南岳金橘、田郊紫薇、竹联蔬菜、新云山藠头……”官渡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产业让农民腰包鼓起来了,也让集体经济腰杆挺起来了,7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20万元,其中竹联村更是达到85万元。
生态宜居现代化美丽乡村融入绿水青山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这几年来,官渡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将现代化美丽乡村融入绿水青山,把生态文明建设融进乡村振兴全过程。
中州屋场原本只是一个1.6平方公里的普通屋场,户人家纷纷出钱出力,根据原有生态风貌建设幸福屋场,沥青路通到每家每户,庭院设计清新别致,花团锦簇,绿树成荫,来到屋场就像走进了乡村公园。
“中州模式”随之推广到全镇。同时,在浏阳率先试行“城管下乡”,探索“三级沉淀+人工湿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一系列创新之举让官渡乡村彻底告别“脏乱差”,迎来“绿净美”。
官渡是在农村厕所革命中率先推行“首厕过关制”的乡镇,这一经验做法后来在全省推广。各村改造或新建的第一个厕所必须经验收合格才能过关,其他厕所改造的流程和质量,均比照过关的“首厕”标准进行。
改厕、小微水体治理等举措,全面改善了当地村民的人居环境,也为“涵养一河碧水到湘江”注入了原动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对这两句话,在观音塘村当过多年村支部书记的施新建深有感触。
观音塘村森林覆盖率超过70%,共有2.4万亩山林。5年开始,村、组、户三级联营成立合作林场,将林地全部纳入管护范围,让村民放心外出务工。
不过,随着大山周边道路相继拉通,原来4名专职护林员也管不过来。为此,村里组织志愿者成立义务护林队“林保姆”,让林农不再担心盗伐现象。
经过几年的封山育林,森林蓄积量大幅增加。“现在山上有树就是存钱啊!”施新建说,村里96户脱贫户,家家都有10多亩林地,以后每年都能有1万元左右的稳定收入。
人才带动年轻人返乡助力基层治理“共同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些年来,官渡镇为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全力挖掘、培养和引进各方面的人才。
年出生的徐珂,大学毕业后原本在深圳做电商,并成家立业。年,为更好照顾家人,她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官渡娘家。
最开始,她在村上的儿童之家当志愿者,在不久前的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为竹山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
利用自己做电商的经验和资源,徐珂常免费帮村民销售农副产品。现在,她打算利用当地村民爱做剁辣椒、素食菜的传统,发展辣椒等蔬菜种植,打造竹山村的蔬菜品牌。
“我们已经和一家浏阳蒸菜连锁店达成初步协议,做它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徐珂说,该连锁店负责人也是竹山村人,非常愿意为家乡发展做点事,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村发展要靠年轻人,他们有文化、有见识、有想法。”官渡镇相关负责人说,从过去一门心思“跳农门”进城,到现在当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就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一方面,年轻人返乡助推了乡村振兴;另一方面,乡村变美了,产业发展了。“在家收入不比城市差,回村不‘香’吗?”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
以往,村级后备干部大部分是通过村里推荐的。但从去年开始,官渡镇做了一次创新——通过选拔考试录用了13名村级后备干部,其中7人为大专以上学历,年龄最小的22岁,既有善经营的“农创客”,又有懂技术的“田秀才”。
岁末年初的村级换届,不少后备干部脱颖而出,当上了带头人,“老中青”合理搭配,支村两委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
基层组织战斗力增强,也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
3月15日晚,暴雨突袭官渡,80多名镇村干部和多名微网格长连夜展开摸排行动。深夜10时许,新上任的兵和村党总支书记陈斌巡查至山脚下,成功将一名因家庭口角而搬至废弃旧房中居住的老人劝离。一句“叔,这儿危险,咱先回家”暖化了老人胸中的块垒。
据介绍,去年3月以来,官渡镇以“党建+微网格”为核心抓手,发动多名党员、志愿者、乡贤等力量,组建微网格个,点对点联系户村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个。
民生为本擦亮百姓生活的“幸福底色”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两三年来,官渡镇呼应民生需求,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一个个民生工程、一项项惠民举措,擦亮了百姓生活的“幸福底色”。
一所学校,幼有善育。
投资万元的官渡镇芙蓉学校,去年秋天迎来了12个班名小学生。现代化教学楼、艺体综合楼、风雨操场、食堂、宿舍等一应俱全,一点也不输城里的学校。
芙蓉学校校长刘瑶说,新学校不仅方便当地学生就近入学,还解决了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的住宿难题。
一条大道,路有畅行。
从南岳街到溪河路,一条宽36米、双向四车道的崭新沥青大道已建成通车,路上车辆川流不息。
这是官渡大道二期,全长不过米,却意义非凡。原本,集镇上正东街三角坪是进出官渡的主路口,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就会拥堵不堪。如今,进出官渡一马平川,畅通无阻。
“官渡大道连接河东新城区和河西老城区,现在从古镇到诗画中州不用再绕道。”镇政府干部说,这条路拓展了官渡的发展空间。
一个院子,老有颐养。
草长莺飞二月天,官渡镇敬老院里也洋溢着温馨、祥和的气氛。
又一拨志愿服务者来到,有的和老人促膝长谈,有的走进房间打扫卫生,有的为老人量血压……
“这里条件不错,吃住都好,大家还能聚一块扯谈聊天。”刚搬进来的钟老对敬老院的集体生活很满意。
更多老人将会选择在家门口的敬老院颐养天年。目前,官渡镇政府投入万元,在原敬老院的基础上启动建设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新建一栋建筑面积平方米的综合大楼,新增床位张,预计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
“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形成以点带面、全域铺开的格局,打造浏阳河畔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官渡镇党委书记张新平表示,该镇将结合本地特色,创新实干,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美丽乡村的“官渡样板”,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