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糕饼师做了40年的徽州酥月,酥得掉渣
2022/11/8 来源:不详又到一年中秋时,月饼作为必不可少的中秋美食,不知你备好了吗?
不管月饼新样式怎么变化,想念的还是小时候奶奶家的老月饼那种纯粹的乡味。
忘不了,每逢过节眼巴巴等着奶奶一层层拆开油纸的激动;
忍不住偷偷用手抠一块再舔舔手指的香甜;
一块小小月饼却是长大后多年回忆起来依然嘴角泛笑的幸福感。
就像婺源老供销社非遗糕饼师做了40年的这盒酥月,不光慰劳了家乡游子的心,更征服了无数像我们一样怀旧思乡的胃。
它还有个诗意的名字——月亮的饼。
蜡黄的表皮,薄薄一层,朴素浑圆,边缘烤得微微焦黑,如同月亮表面的自然肌理一般。
经过传统柴火烘烤,焦香四溢,隔着牛皮纸都能闻到,咬在嘴里一口酥掉渣。
内馅更绝!炒熟碾碎的芝麻和白砂糖很好地糅合在一起,软糯流沙,满口爆香。
伴以桂花、金橘、花生仁点缀其中,甜而不腻,口感丰富,越嚼越香;
牙口不好、不爱吃甜的老人都爱吃。(还不粘牙哦)
奇妙的是那口金橘,每回切开一小块放在嘴里最期待的就是突然咬到它,小小的一点在唇齿里却突然爆发出奇异的清香,化解了所有甜腻和油分。
难怪吃过的人都说:吃一口就会上瘾,越吃越停不下来!
相比现代月饼千篇一律的口感,老月饼带着柴火烘烤的酥皮和香浓黑芝麻桂花馅更好吃!
一口清茶,一口月亮的饼,绝了。
不光好吃,包装也很用心。每块月饼都用小时候那种吸油纸隔开,每四个一包放进牛皮纸袋里,再用怀旧风满满的小包袱包好,很有仪式感。
一件2包,共8大块,随时拎起来就可以走亲戚串门了,自己吃或者送亲人、送朋友都很好。
尤其家里一些老人或者长辈朋友,比起花里胡哨的新派月饼,更怀念一口老月饼的乡味!
用后的素布还可以作为桌席重复使用,节约又复古。
纯植物油制作更健康,有忌口的朋友可以放心下单。
可以选择菜籽油、芝麻油、野生山茶油三种,菜籽油更香,野生山茶油更健康,口味相差不大,依君自己喜好。
因老师傅们年事已高
纯手工制作,工序繁杂
可以提前预定
我们会按照您要求的时间
现做现发
▼
▼
元起一件/2盒8枚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都知道徽州山好水好,没想到还有这么好吃的老月饼。
徽州婺源流传至今的中秋美食便是酥月,它是婺源特色食品。
朴实的“酥月”,记忆中的味道。
“黑馅肚,蜡黄皮,上刀山,下火海”,是酥月的制作秘籍。
查师傅和詹师傅是当地供销社的糕饼工,都已经做了40多年的酥月,也是酥月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
他们制作的酥月地道又美味,香酥清爽不黏牙。
一天粗算也要做几百斤,不仅畅销周边,附近县市顾客也慕名而来。
师傅说:制作酥月没有任何神秘的仪式,不过是道道工序用心,原材料实诚,与技艺经验的熟稔。
从选料到烘培历经道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将古老传承的酥月工艺,体现得明明白白。
精心挑选的黑芝麻颗颗饱满油润,再由熟练的师傅小火慢慢翻炒至焦香。
炒熟碾碎的芝麻和白砂糖按比例完美糅,再加入桂花、金橘、花生仁点缀其中,每一口都内涵满满,好像大肚子一样。
俗称“黑馅肚”。
酥皮的制作也相当考究。
老师傅需要先把面粉放进木制饭甑里蒸熟,再用手揉面揉制的面团,加入鸡蛋,传统菜籽油、芝麻油、抑或是更加珍贵的的野生山茶油,做成酥月的饼皮。
俗称“蜡黄皮”。
这种皮烤出来有一种好看的满月的黄色,油香混合着焦香,酥脆掉渣。
把压好的月饼放进烤炉里,俗称“下火海”。
酥月饼不光材料要好,还要烘焙得好,这也是考验师傅几十年的手艺。
伙房有一个专门用来烘烤月饼的炉灶,炉膛里是硬木炭火,不能有点烟味,不然烘烤出来的月饼就有股烟熏味,影响了月饼的口感。
炉灶上方用铁链吊着一口平底大锅,等锅热后,往锅里抹点油,把做好的酥月饼放入锅中,微火烘焙。
烘焙酥月饼要有十足的耐心细心,炭火不能太大,不然外焦而内部却没有熟透。火候掌握全凭几十年的经验。
随着温度逐渐升高,锅里的酥月饼也逐渐由玉白色变成了漂亮的金黄色。
一面烤好以后,把平底锅移到边上,用铲子逐一翻个面,再烘焙另一面至完全烤好为止。
每次烤月饼,不夸张地说几里地都飘香,馋的村里的小孩都吵着大人要来买月亮的饼。
元起一件/2盒8枚
这款酥月一共有三个规格,分别用菜籽油、芝麻油和野生山茶油制作。
都是植物油,无添加,更健康。每一款都很好吃,看大家更喜欢哪种油。
工业化之后食物花纹越来越“精美”,馅料也是越来越丰富为了价格加码,甚至连鲍鱼也用了起来;
还好在这里,但这盒徽派酥月还在坚持最原始的手作。
老人小孩都爱吃,吃惯了新式月饼的年轻人也在这块月饼里吃到了久违的儿时味。
不过分甜腻,纯手工烤制而成,它的甜是自然植物纯粹的甜,从第二口开始,你会上瘾。
支持团单预定定制
具体可咨询客服了解详细信息
元起一件/2盒8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