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李咏梅品经典之美体父子深情

2023/6/8 来源:不详

小孩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m.39.net/pf/a_4793223.html

/

79

/

/

品经典之美体父子深情

《背影》教学设计第2课时

实验学校李咏梅

一、《背影》导入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经典散文。它发表于年,从年开始,它便跨越时间和空间,出现在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成为入选中学语文教材频率最高的现代文之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年,朱自清病逝。冯友兰在挽联中写道:“人间哀中国,破碎河山,又损伤《背影》作者。”可见《背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那么,这篇文章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和魔力呢?这节课让我们接着学习《背影》。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

1.回顾课文,体会结构之美。

2.赏析批注课文,品读背影之美。

3.品读关键词句,体会父子之情。

三、朗读课文,体会结构之美

第一次朗读活动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回顾文中出现了哪几次背影,哪几次流泪?

学生回答后,师屏显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第一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第六段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到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背影》第六段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能与他相见!

——《背影》第七段

2.“背影”和“眼泪”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联起关于父亲的所有事情,他们在文中的作用叫什么?

师明确:

课文以“背影”为明线,“眼泪”为暗线,双线结合,灵巧回环构成了本文的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

3.文本不仅设置了线索,还注重“文眼”的设置。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生回答后,师明确:

“文眼”指一篇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思路的短语或句子。本文在开头就设置了文眼“背影”,中间又详细刻画了“望父买橘”的背影,还描绘父子依依惜别时父亲的背影,最后重提背影,加以强调,构成一个全封闭的圆形结构。讲究线索、文眼的设置,讲究“不蔓不枝”的圆形结构,形成朱自清散文的典型风格。而这一风格也为我们写作提供了范例。

第一次小组探究活动

四、赏析批注课文,品读背影之美

我们在惊叹于朱自清谋篇布局的同时,再来看看他遣词造句的能力。

第二次朗读活动

屏显

小组探究,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六段“望父买橘”的过程。思考:

1.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

2.为什么写得这么详细?

提示:(1)人物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

(2)写作手法:白描等。

(3)词语运用:动词形容词等。

朗读技巧:节奏、重音、语速、语调。

师配乐范读。(配音《riverflowsinyou》)

学生配乐齐读。

小组代表回答后,师点拨:

(1)运用了外貌描写。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样的穿着既符合父亲服丧的身份,又表明了家道中落,家庭贫困。

(2)其次运用了动作描写。

“探”字表明了身父亲身体向前伸的动态。

“攀”字写出了攀爬的高度和难度。

“缩”字写出了攀爬的吃力。

“倾”字给人以动态的过程。

(3)白描。

鲁迅先生说:“白描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卖弄,勿做作。”朱自清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真实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4)电影特写镜头。

这个片段是一个标准的电影特写镜头。父亲穿着的颜色十分灰暗,行动的方向十分清晰,画面感极强。

朗读活动

望父买橘是背影中最有凝聚力的焦点,极富感染力,谁愿意再读一读?

为什么写得这么详细?

生回答后,师明确:

这是最感动事件中最感动的瞬间,最能表现父爱。

师总结写法

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作者抓住人物描写方法,试一试电影特写镜头,用一用白描的写作手法,并抓住典型事例的精彩瞬间来写,这样的作品才能更感人。

五、品读关键词句,体会父子之情

第二次小组探究活动

“望父买橘”写得极有特点,那作者笔下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品味描写父亲的语句,体会父亲的感情。

屏显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3.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师点拨

这句话是父亲什么时候说的?表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学生讨论后,师明确

父亲在承受着失母之痛、失业之悲之时,仍然想着安慰自己的儿子。这是一位坚强、乐观、一心为儿子着想的父亲。

点拨

叶圣陶评价本文说:“《背影》通体干净,没有一个多余的句子,也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就连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时才用。”可是文中却出现了“嘱”“嘱托”“嘱咐”和两个“踌躇”。这又是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师明确

“嘱”“嘱托”“嘱咐”词义相近,又各有不同。“嘱咐”有嘱托、吩咐的意思。用前面的“再三”,甚至后边的“仔细”加以修饰,让我们体会到父亲叮嘱茶房的遍数之多,内容之详细,言辞之恳切。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尽管为儿子的出行作了周密安排,却不送儿子不放心的父亲。

点拨

4.“踌躇”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父亲要“踌躇”?为什么踌躇再三之后,还是决定自己送我去?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平时做事也这么犹豫拖沓吗?

学生讨论后,师明确

仔细思考之后,我们发现,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慈父。他既想自己亲自送儿子,想和儿子多待一会儿。又放不下那个时代父亲的架子,才这么颇费踌躇。最后,以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完成了这次转变。

(二)请同学们结合下列资料,谈谈你的探究结果。

屏显

在扬州话中,碰上好运叫“局气”。而“橘”与“局”同声同韵,故赠人橘子,便意味着把好的运气馈予对方。

在过去的日子里,不要说是几个橘子,就是金橘子、银橘子也不稀罕。然而,此时的父亲已是负债累累,囊空如洗,这一堆朱红的橘子便不同寻常了。

——朱国华《朱自清与背影》

点拨

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请同学们谈一谈。

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明确

点点都是爱,滴滴都是情。父亲对儿子爱得深沉,儿子对父亲也是如此吗?请同学们找出能体现我对父亲感情的句子,并说一说我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讨论后,屏显

(1)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不能料理自己吗?

(2)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3)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哎!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点拨

“迂”是什么意思?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作者有没有理解父亲对他的爱?

“太聪明”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我们在哪篇文章里学到过这种修辞?它表现了作者当时什么心情?

生回答后,师明确

回忆性散文有双重视角,即“回忆中的自己”和“写作时的自己”。“太聪明”表现出作者对自己当时未能理解父爱的自责、愧疚。写信写作时的儿子开始理解了父爱,开始体谅父亲。

父亲在来信中说:“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儿子读到这封伤感的信,禁不住对父亲想念,流下了眼泪。这次的眼泪,是思念之泪。

总结:儿子对父亲的感情,从不理解父亲到理解体谅,最后到思念父亲。

第三次小组探究活动

读一读《背影》背后的故事,谈谈你对爱的内涵的理解。

屏显

年,朱自清的父亲包办了朱自清的婚姻,朱自然自然有怨言,由此父子生隙。

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知道后很生气。

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而且朱自清的二弟几乎失学。《背影》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年,朱自清从北大毕业并参加工作,父亲为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的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后来父子之间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年,朱自清的父亲写信给儿子,告之“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年,朱自清的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解冻。

年,朱自清父亲去世。

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明确

或许每一对父子、母女都会经历,误解到理解的过程。正是因为这样的过程,才让我们明白了:爱,不仅是付出,是责任;还是误解之后的理解和原谅;还是矛盾之后的体谅和原谅。正是由于这样的过程,才让我们成为完整的生命。

第三次朗读(配音朗读)

天地之大,唯有爱最永恒。让我们读一读:

屏显

记得或记不得

说得或说不得

父亲就在那里

不离不弃

那是一个一生下来就能看到的人

可是要真正读懂他

可能需要我们用掉

一生的时间

有的感情可以绚丽如节日的礼花

转瞬即逝

有的感情却可以刻进树的年轮

刻进霜晨月夕

刻进日月星辰

而地久天长

六、总结

《背影》这篇散文,讲究文言的设置,讲究不蔓不枝的圆形结构。用典型事例和关键语句来表现人物性格。语言平淡朴实。表现出父子间深沉真挚的情感。

七、小练笔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被父母之爱感动的记忆呢?模仿“望父买橘”写一写。

屏显

父母之爱,也许是雨天里的一把伞,也许是一次风尘仆仆的看望,也许是一个鼓励的眼神……这些你都感受到了吗?你有被父母之爱感动的记忆吗?让我们敞开心扉,一起分享吧!

八、板书设计

结构之美

背影之美父子情深

语言之美

九、教后反思

本文感情真切、质朴自然,所以我将教学的重点自然放在了通过品读“背影”来感悟文章蕴含情感上。文章的标题即是“背影”,父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现,是贯穿文章的主线。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关键。

因而,我在教学设计中选取了易于学生领悟文中所渗透的父子深情的角度,设置了几个层层深入的环节。先是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进入到一个感悟亲情世界的氛围当中。找出文中提及背影的文字,抓住文章主线。再来“品读,聚焦父爱画面”,让学生通过品读,得到发现,发现这幅感人的“背影图”是通过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塑造出来的。然而仅仅是父亲为“我”费力买橘子这一画面让作者感动吗?并不是。而是作者从那个背影当中感悟到了深深的父爱。于是便是下一环节:研读,感悟至深父爱。通过结合当时的家庭状况和父亲的境遇、父亲的言行,特别是父亲送行时的几句话以及作者看到背影前后对父亲的理解,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走入深深的父爱。最后进行拓展延伸,以片段写作的形式对父母进行“真情告白”,从而学会感恩,关爱身边爱着自己的人。

本课教学基本实现了教学设计中的目标和重点,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研读文本获得顿悟并能从课堂中体验到真切的人间至情。从学生的状态来看,他们较为深入地探究了文本,通过层层深入的环节,理解了文章情感。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同学下课时说道:“我希望这堂课永远不会结束。”这说明她在这堂课中有着很多的收获。同时,这也便是对我作为这堂课的教师最大的肯定了,学生的话给了我巨大的感动,让我受到了强烈的鼓舞和震撼。我会因此而更加自信、更加坚定地迈向教学探索的更高境界。因更多地注重情感体验,从而未能够从语言风格上很好地分析这篇散文。这是本次教学设计中的遗憾和不足。

语文工作室第79期

工作室骨干教师李咏梅供稿

联系方式

xia

.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4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