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那段峥嵘岁月红军长征三过余庆
2023/4/25 来源:不详“红军村”里桃子甜 七月,夏天进入最热月份,也正是桃子成熟的最好时节。在余庆县龙溪镇红军村,多亩苹果桃正在收获上市。这个地方,不仅盛产美味香甜的苹果桃,更是一个革命老区。
为什么取名为“红军村”? 总是听老一辈讲诉曾经的故事。年10月至年1月,红军长征曾先后三过余庆龙溪,无数红军战士在战斗中牺牲长眠于此。为铭记那段峥嵘岁月,弘扬长征精神,从年起,龙溪有了一个红色的名字叫“红军村”。红军村经历人民公社,农村集体土地下户承包经营,镇所在地村改建社区,始终不改骄傲的名字“红军”。 或许当地村民深受红军精神的鼓舞,家家户户都很勤劳,通过发展苹果桃走上致富之路。村委会主任白朝刚告诉笔者,桃子翠甜品质好,从来不愁卖。桃子一熟,外省的销售商就开着车子进了桃园,桃子远销到越南、缅甸、新加坡。除此之外靠种烤烟、靠在工业园区做工,如今的红军村农民年均纯收入超过了元,家家户户住上漂亮的黔北民居,率先成为了小康示范村。村民都说,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是共产党领导得好,是大家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艰苦奋斗创造的。
如今的红军村,农民住上斜屋面、雕花窗、白粉墙的漂亮新民居。村里建有门球场、篮球场,农家书屋、广播室、党员活动室。红军村的娃儿读书也是响当当的,村里近百人在外念大学,还有考上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红军在该村的葛麻坪打过仗,而今这里建起了烈士陵园。白朝刚告诉记者,葛麻坪组积极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利用漂亮民居做乡村宾馆,周边有水库,村子里有上千亩的桃园,如今县县通了高速,余庆到周边县市只要很短的时间,发展红色乡村旅游一定会有好前景。 “红军橘”里情谊浓 每年的深秋过后,余庆县白泥镇满溪村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红金橘。这里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寨子,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种满了不同品种的柑桔,其中最显眼的是红金橘。这种个头与鸡蛋相仿的橘子,是村里最早的柑桔品种,橘子甘甜,带着微酸,清爽可口,味道纯正。
关于满溪村的红金橘,听老一辈讲,是红军长征过余庆时,一名红军被庙里的小和尚所救。红军为了感谢救命之恩就赠与小和尚几十颗橘树种作为纪念,并交代小和尚将橘树种在红军牺牲的地方。因其是用红军献血浇灌所生长出来的橘子,故又名“红军橘”。 由于满溪村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产出的红金橘口感好、个头均匀,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很多市民在橘子成熟时都会进园采摘,红金橘逐渐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产业。
据满新村村主任冯仕金介绍,整个余庆县以满溪村为中心,共有余亩红金橘,其中多亩处于盛果期。这些红金橘的种源皆源自满溪村的具木冲、罗家坡两个村民组。现在,两个村民组每年还要为周边提供约60万株桔苗。 近年来,该村以提升红金橘质量作为壮大特色产业的突破口,村民种植红金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一棵棵橘树已经成为了当地果农致富的“摇钱树”。
“红色圣地”百姓富 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坐落在乌江边上,原名岩门,因年1月红军在村中廻龙渡口率先突破乌江、北上遵义而改名红渡。 笔者驱车行驶在宽阔的柏油公路上,看着路旁林立的别具特色的农家小楼,不禁感叹这些年来家乡的变化,小康之路终在大山深处得以延伸。经过50分钟车程,我们来到坐落在乌江边上的红渡村。
这是一个被红色光环笼罩的地方,路的两旁飘扬着鲜红的党旗,村民的房屋墙壁上绘满红军宣传画,记载着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
沿着木栈道走到红军一师强渡乌江指挥作战室遗址——一个隐藏在竹林中的小木屋,恰逢几个村民在这里打扫,通过与他们交谈得知,原本政府特地安排人到这儿打扫维护,但被村民们谢绝了,现在都是每隔几天大家轮流进行打扫,他们说:“院子不大,花不了多少时间。这里展示的很多红军旧物都是我们爷爷辈一直珍藏传下来的。”村民最平实的言语透着与红军浓浓的情谊,在他们的带领解说下,我们得以真正地走进这段历史。
早在年12月29日,中央红军第一、九军团先头部队为响应“打到遵义去,创建新的苏区”的号召率先到达乌江岸边,向当地群众宣传党和红军政策,当地老船工安清和自发组织队伍,配合红军渡江作战。12月31日,红军主力部队驻扎江边,由于敌军为防止红军渡江已将沿岸各渡口的渡船全部沉入江底,并在对岸挖战壕、筑碉堡做好了防守准备,安清和召集船工、水手及群众,伐木砍竹,献出家中门板、箩筐、绳索等,帮助红军搭浮桥。年1月1日,红一师部队在各渡口实施强渡,与对岸的敌军正面交锋,情况危急,安清和带着7名战士,冒着严寒泅渡到北岸,将沉没江底的木船拖起划过岸,往返摆渡红军。2日,红一军团一师在迴龙场强渡乌江,率先突破国民党部队乌江防线,打开了红军北上遵义的通道。
通过和村民交谈,我们了解到,政府精准扶贫,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让游客沿着红军走过的足迹真实体验红军的英雄壮举。近年来红渡村新建了网络、电力、中央广播、景观照明、污水处理等系统,家家户户门前都通了沥青路,安装了免费wifi,沿路都有太阳能路灯和创意音箱。谈到村子里的新变化,村民们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 “以前没有其他路子,只有往外走咯。”村民赖永军说,过去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数外出打工。看到家乡一天天在变,特别是近年来扶贫产业带来了机会,回乡创业的想法越来越明确。 赖永军所说的机会,就是当地政府近年来推进的“旅居农家”小康计划。 红渡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宜人的气候,拥有乌江峡谷、绝壁风光和红军长征红色旅游资源。政府因地制宜谋划全面小康,从北京引入“旅居农家”发展有限公司前来投资,以“公司+农户+合作社+村支部”的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项目于年底启动,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不小收益。
“年我把家里闲置的房子租给公司,由公司统一装修,我被返聘到公司上班,从事保洁工作,除了房屋的租金,我每月还有元的收入,这一干就是四年多,在家比外出打工挣钱还多,又可以照顾老人孩子,一举多得。”村民曹艳笑着说。 红军长征80多年已过去,而今大乌江镇红渡村正在努力脱贫追求小康生活。村支书周子婷介绍,“村贫困发生率从29%下降到2.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元增加到元。”被称为贵州十大梯田之一的红渡梯田正吸引着更多人的目光。 如今的大乌江红渡村,早已是一片宁静祥和,人们在山水间劳作、收获,如同一片世外桃源一般。但每个乌江人的心中,都回响着一首关于长征的歌。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通讯员王永娟
图穆明飞/摄
编辑谢国欢
编审陈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