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你会更爱自己的生活

2023/3/4 来源:不详

掌柜的说

虽然这样说很不人道——但电影《何以为家》确实是一部看完会帮你提升自身幸福感的电影。

电影里小主人公的故事太悲惨、太绝望、太残酷,而这种悲惨、绝望、残酷,显而易见地,是由一个贫穷战乱、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带来的。

所以围观完这样一个凄惨的故事后,很多人最深切的体悟是:生活在一个安稳的国度里,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是的,这个世界有很多被我们岁月静好的日常生活所遗忘的另一面,当你从影像构筑的故事里,那么真实地捕捉到那一面时,或许会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本片特别推荐家有12岁以上宝贝的家长携娃观看,电影会让孩子们看到一个更宏大更真实更复杂更全面的世界。

在这样的(现实)世界里,小男孩的故事,在绝望中又若有若无地透着一股难得的人性之光,悲悯、温柔又顽强。

相信不管对于大人还是小孩,都能收获灵魂级的震撼。

1

《何以为家》的男主人公叫赞恩,生年不详。

政府的体检医生只能通过粗略的检查,推断他可能12岁了——因为乳牙已经全部换完。

12岁的赞恩是持刀伤人入狱的,入狱后还不“老实”,做了最后的困兽一搏——为了母亲肚子里还没出生的弟弟/妹妹,他向法院上诉,控诉父母:让他们不要再生孩子了。

这样的开篇成功引起了观众的好奇,是什么样的悲剧,让一个12岁的男孩绝望地将父母告上法庭,控诉他们不配生孩子,希望法庭能剥夺他们的生育权?

随着庭审的举行,赞恩短暂的人生在影像里一点点得以回望,一切的一切,渐渐有了合情合理的解释。

这是和当年那部励志经典《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完全背面的另一个贫民窟男孩的故事,更真实,更残酷,更绝望。

2

赞恩从小在黎巴嫩的贫民窟生活。

父母都是流落在此的叙利亚难民,没有稳定收入,没有基本生活保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挣扎在贫困线上。

像两只困兽,麻木地活着,麻木地生下一个又一个的孩子。

越生越穷,越穷越生。

他们的子女,没有出生凭证,没有正式身份,像阿猫、阿狗一样潦草地喂养大。

才开始走路、有智识,就要学着干活、挣口粮、帮衬家里,学着父母坑、蒙、抢、骗,无所不用,能挣一点就是一点,能吃饱一餐就不想明天怎么办。

一家9口,挤在脏乱的出租房里,过着毫无希望的日子。

12岁的赞恩,是父母身边最大的孩子(比他更大的已经进监狱了),拖着发育不良的身躯,做童工、卖苦力、带弟妹、帮母亲贩毒……那双碧蓝的大眼睛里,闪烁着的是和年龄完全不相符的生存智慧。

那是一双,没有童真的眼睛。

生活里唯一的眷恋,可能来自于他自己带大的弟弟妹妹——相较于动辄打骂的父母,这些相依为命的孩子之间,至少还有着天然的亲情和温暖。

只是12岁的赞恩,再一次迎来了生活的暴击——大妹妹萨哈来了“初潮”,这意味着,父母可以将她嫁人。

11岁的妹妹萨哈天真而顺从

是的,嫁一个未成年的女儿,换来一只鸡/一只鸭,这样的事情,在赞恩的周围,习以为常。

为了妹妹,赞恩做了一次又一次激烈的反抗。

反抗——当然失败。

赞恩,愤而出走。

3

离家的赞恩,成为流浪儿。

被一个黑人女工拉希尔收留。

但自身难保的拉希尔能带给赞恩的,也只是短暂的温暖——她也是个没有身份的黑户,带着一岁多的孩子尤纳斯艰难度日,一旦被发现,就会母子分离,被政府遣返。

拉希尔需要赞恩在自己打工时,在家里帮着照看儿子。

但有一天,拉希尔出门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年幼的赞恩,不得不再一次担负起了小家长的责任——以一己之力,喂养尤纳斯。

一个没有身份、没有身高、没有体力的大孩子怎么去养活一个婴幼儿?

赞恩用尽了一切手段,走上父母的老路,坑、蒙、抢、骗、制毒、贩毒……

最终发现弱小的自己和父母一样,再怎么折腾,也抵不过生活的重压,照样走上了“卖孩子”的老路。

在决定告别尤纳斯,打算和过去断舍离的时候,赞恩在“蛇头”的安排下,去剪了一次头发。

捂着眼睛,无声地抹着眼泪。

那一刻,他心里明白,自己和之前被自己仇恨着的父母,或许也没什么两样。

越努力,越绝望,最后不还是向生活投降?

那哭泣的姿势,和拉希尔决议出卖自己换取“假身份证”时的无奈那么相似,和赞恩的母亲坐在街头默默流泪的画面仿佛重叠。

命运,形成了一个绝望的死循环。

但好在,绝望里也一直有一丝人性的光在发亮,那是小赞恩身上那股一直未曾熄灭的反抗火焰。

不管是竭尽所能地保护妹妹;

还是倾尽所有地抚养男婴;

甚至在得知妹妹出嫁后的悲惨遭遇后,愤而拿刀冲向仇人的复仇行为,都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应有之举。

虽然自始至终,这都只是一个12岁的男孩,但他所作所为,却全部是一个成年人才应有的爱和担当。

当成年人在失序的世界失去了应所能有的作为,12岁的男孩,便一次次地变身爸爸、变身妈妈,成为比他弱小者的保护者、庇佑者和复仇者。

虽然也曾彻底绝望,像一滩烂泥一样在少管所里生活,但当看到母亲再一次怀孕时,少年赞恩内心的血性还是再一次被激发——这一次,他要为那个从来没见过面的生命而战。

他不希望,再有一个生命如自己一样,豪无选择地降生在这个世界上,感受不到爱,却只有无尽的磨难。

所以,这个希望父母“绝育”的上诉,看似无情,却是另一面的温柔和担当: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苦难,决定让其他人不再重蹈覆辙,这份血淋淋的体贴——就是赞恩给予没出生的弟(妹),最大的温柔。

4

很多人觉得,这是一部批判“生殖癌”的电影。

但其实导演要表达的东西要远比这个复杂和深刻:没有养育能力却因为信仰和传统无尽生殖的父母不是罪恶的源头,罪恶来自于整个社会的失序和混乱。#电影原名《迦百农》,在阿拉伯语中指代混乱和灾难#

而造成这种失序和混乱的根源,恐怕几句话、一篇文章难以简单理清:中东地区的战乱绵延这么多年,顽疾难治,各方势力都有责任,但成人世界的罪恶作用在了那些无辜的孩童身上,便显得愈加残酷。

孩子是没有罪的,当父母带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希望他们能体验爱和温暖的,但本片的导演娜丁·拉巴基在筹备此片时,长达三、四年的探访中,听到那些贫民窟的孩子发出的最大的声音却是——他们觉得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神要惩罚他们。

导演娜丁·拉巴基透露说,99%的难民小孩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他们只有模糊的概念——听父母说起过,自己降生于一个节日、或者是一个雨天……没有人会庆祝他们降生的那一天,对于自己的人生,孩子们觉得一无是处,“我是垃圾,我是小虫,我就像条狗,我还不如狗,生命不过像脚上的鞋,毫无价值。”

这些愤怒的控诉震撼了娜丁·拉巴基,后来她把这段话通过赞恩在法庭上控诉了出来——

导演本人在片中饰演了代理赞恩案件的女律师一角,帮助小赞恩发声。她是片中为数不多的职业演员。

受益最大的是小演员赞恩(现实中的名字叫赞恩·阿尔·拉菲亚),他在街上跑腿做快递的时候被副导演选中,最终,以超纲的表现,炸裂的演技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非常真实的情境,呈现了一段苦难而光辉的人生,最终成为土耳其金橘奖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他和家人也在联合国的帮助下,移居到挪威。

电影里,另一个小赞恩也终于拥有了一个自己的身份,被鼓励着,微笑,拍一张属于自己的护照照片……

这是导演给这个孩子最大的善意。

但现实中,在黎巴嫩,在叙利亚,还有无数个赞恩,在经历着相似的苦难。

这部电影,拿过第71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金棕榈败于《小偷家族》,但个人更喜欢这部,受到的观影冲击远超《小偷家族》),入围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这些奖项相比电影本身的重量,显得多少有些微不足道。

于中国大多数观众而言,看这样的电影,其实最大的意义是看完会觉得眼前的生活——都挺好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35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